欢迎进入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今天是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的通知-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地方政策
地方政策 您的位置:首页>>政策研究>>地方政策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的通知
2022-08-26 11:45:18 返回列表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渔业主管局):

现将《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8月25日

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未来农场的定义、建设目标、建设类型、建设构架、建设内容等,适用于浙江省未来农场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和评估。也可用于指导大田粮油、丘陵果蔬茶、设施农业、畜禽、水产等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和评估工作。

二、定义

未来农场是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与管理理念,系统性地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分配体系优化重构,实现农业要素集约化、生产智能化、产业生态化、管理高效化、功能多样化,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农业现代化新型组织。

三、建设目标

(一)综合效益提升。加快生产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建设,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农业技术融合,提升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展产业生态化、要素集约化等能力建设,促进农业降本提质增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优于本地区、本行业内其他主体。

(二)竞争力提升。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的深度融合,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协同创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深入应用,探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和模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提升,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高质量、多元化的需求。

(三)共富能力提升。发挥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创新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劳动工资、帮扶结对等模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新发展理念,加快一二三产融合,通过生产服务、技术培训、资源共享等方式,建立健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共建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

四、建设类型

(一)科技引领型。面向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充分激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潜力,充分应用新一代科学技术与智能装备,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强化农业产业科技赋能的实效性,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取得有效成果。积极开展供种育苗、机械化作业、智能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通过科技与装备赋能,达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和单位人员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在以科技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引领示范作用。

(二)产业引领型。通过规模化经营、全产业链配置以及经营模式再造,创新农业经营管理理念、模式与制度,打造产业链条齐全、品牌效益突出、规模效益显著的生产经营模式。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建立地域性优势品牌,在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明显引领示范作用。

五、建设构架

未来农场的建设可概括为“3+5+N”,“3”为农业产业大脑、“浙农”系列应用、未来农场数字化管理应用等三个关键支撑;“5”为5项能力建设;“N”为未来农场、未来牧场、未来渔场等N个应用场景。未来农场建设构架如下图所示。

 

未来农场建设构架

六、建设内容

(一)要素集约化。优化土地资源、设施装备、种质种源、水肥营养、疫苗农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健全科技人才和技术培训等科技创新机制,发展社会化服务,提高要素质量、增加要素含量、集中要素投入、优化要素组合等,缩小管理时空、增强应变能力和增加综合效益。

1.资源配置。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优化组合土地资源、设施装备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结合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决策能力实现单位资源产出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2.科技创新。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组织研发人员开展技术创新,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研发,提高要素科技含量和质量,形成行业竞争优势,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品质,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益。

3.社会化服务。充分利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构建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开展农业机械与技术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紧密联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发展共同体,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二)生产智能化。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宜机化改造,构建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推进北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作业装备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监测与精准化管控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感知与智能化管控作业。强化信息安全监管机制,保障信息感知、传输与应用安全。

1.机械作业。根据不同农业产业特点和生产条件,开展品种、农艺技术和场地宜机化改造,在种植业耕种管收,畜禽水产养殖环境调控、投饲、消毒防疫、粪便清理、收获分级,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废弃物处理等各环节,配置适宜的农机装备;建立农机安全监管技术体系,实现全程安全高效的机械化作业。

2.动态感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建立农业多源数字化监测体系,形成农产品个体识别、农情信息、动植物生命信息、农机设备状态信息、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信息感知与监测体系,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流通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预测预警,为产业高效管理与智能决策提供依据。

3.精准管控。以监测数据资源为基础,融合农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环境调控、水肥管理、营养供给、病虫害防控等精准管控模型,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决策与精准管控。运用北斗导航、智能控制、自动监测等信息技术,提升农机作业的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程度,实现少人化、无人化作业。

(三)产业生态化。以农产品安全优质、绿色生态为目标,兼顾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强化绿色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应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产过程节能高效,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1.绿色生产。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农机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保障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品种安全、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形成绿色生产的标准化技术体系,推动产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循环利用。对于畜禽粪污,分类采取还田还林、生产有机肥、沼气转化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对于病死畜禽,通过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对于农作物秸秆,采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催生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

3.优质安全。强化对生产投入品(肥料、农药、疫苗和兽药等)数字化管控,构建并应用动植物生长环境、养料配比、生长态势、生物安全等智能调控模型,开展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实现农产品安全健康优质。

4.节能低碳。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构建农业生产中各环节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分析评估和管理决策模型,驱动装备改进优化、研发创新,提升作业装备的节能减碳能力,形成节能减排与降碳决策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节能低碳。

(四)管理高效化。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未来农场数字化管理系统与各级管理部门产业服务应用的互联共享,加强全产业链、全生产过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要素信息集成管理和统一调度,开展数据挖掘与分析处理,形成智能决策体系,构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产业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1.系统调度。建立农业生产的排产系统,采用先进排产调度算法、生产运行实时模型等,实现满足多种约束条件的动态实时排产调度和对突发事件的自动预警、辅助决策。强化市场销售、政府服务等数据业务的协同共享,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反馈,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2.组织创新。开展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打破产业发展壁垒,节约生产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效率和产业链价值。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因地制宜创新投资分配新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采用集体入股、分红福利等多种形式,带动周边农民和农业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3.智能决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体系,依托应用控制管理与决策中心系统,实现作业任务自动执行、农业资源动态组织、生产过程管理优化、智能设备运维监测、生产绩效分析和异常情况预警、产品质量分析管控,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决策管理。

(五)功能多样化。立足现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全场景的“农业+”延伸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多业态跨界融合,创新组织模式,探索新型投入分配机制与管理模式,强化科技赋能,形成以产业融合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及农业主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示范能力。

1.产业融合。提升产业融合能力,立足农业生产和美丽田园,提供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增值、跨界和全场景的“农业+”延伸服务,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形成集群发展新格局和市场竞争新优势,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产村融合发展,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综合体。

2.品牌经营。以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体验感知、品牌符号体验等要素为核心,构建系统生产、品牌经营的价值与信用体系,形成特定的消费群体、消费联想和优质优价的品牌化经营能力,保障产品质量,提高效益,提升未来农场核心竞争力。

3.示范带动。创新产业发展思路,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机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形成科技赋能、产业引领的典型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二维码
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电话:010-62136751 传真:010-62136011 邮箱:bj62118170@126.com 地址:中国农业科学院 信息楼 一楼
Copyright © 2002-2021 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2522号  XML地图